进错门?

2021-07-18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前面我们借《牧函》四次讨论了“善”这个主题。其中比较重要的概念:首先要清楚的是,善的标准不是由人自己来定的,而是由造物主定的。因此,这世上一切的宗教、哲学所定的善的标准都是不完全,甚至是混乱真道迷惑人的工作,所以要仔细分辨,唯有造物主启示的善才是真善。所以先知弥迦宣布:“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弥 6:8a)这是讨论的前提。若非从神来的启示,有罪之人自己的讨论根本就是瞎子摸象。神自己借先知给出了问题的答案:“与你的神同行。”这就是善。

而与神同行是有条件的,不是任何人随便就能与神同行的。神借先知给出三个与神同行的条件:“1)行公义;2)好怜悯;3)存谦卑的心。”

行公义:就是以神为中心、为标准的思想行为方式,即:行神眼中看为正的事,即以神并祂所启示的真理为分析问题的坐标原点。相对的是行私欲,即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行为方式。

好怜悯:因为人都是有罪的。凭自己没有人有资格亲近神而得以与神同行。除非蒙了神的恩典,得神的怜悯,被神赦免罪恶过犯才有可能。而怜悯别人是自己可蒙怜悯的重要条件。正如主耶稣曾宣告:“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太 5:7)

存谦卑的心:重点是指对权柄次序的认知、接纳和敬畏。时刻意识到: 祂是造物的神,我是被造的人;祂是绝对的;我是相对的;祂是一切的供应者,我是一切的受益者。我只要仰望、等候、信靠祂。

这样便可与神同行。与神同行不是与神并行,而是祂在前面行,我们在后面跟随。顺服、敬畏、与神同行,此乃为真善,以致蒙恩得福之路。

今天我们想花一点时间来讨论信仰“入门”的问题。

圣经中曾多次提到门和进门等概念,甚至主耶稣曾把自己比喻为门。祂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就是羊的门……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约 10:7,9)祂又说: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太 7:7, 13-14)

这里所说的“窄门”所指的就是主耶稣。因为祂是羊的门(约 10:7)。在约翰福音还提到了“看门的”(约 10:3)。这看门的大概所指的主要是我们在天上的父神。凡不是羊,不是牧人的,看门的就不给他开门。狼来了,要挖窟窿;盗贼来了要翻墙爬篱笆。因此,在圈里的,不一定都是羊, 都是牧人,非常关键的是要看是从哪里进入的。

凡不在羊圈里的,那就是在世界里,那就是在宽门大路上的。撒但为他们的首领,那是会引到灭亡的。然而,在羊圈(即指教会)的,也有可能不是从门进去的。从门进去的是羊,从洞进去的乃是狼。我们把门与洞这两个入口,称为“信仰”的门与“宗教”的洞。

亲爱的弟兄姊妹,那信仰的门,就是人承认自己是有罪之人,并深刻意识到自己无能无力摆脱自己的软弱和有限而犯罪。因此,相信接受耶稣基督并祂的伟大救恩,彻底悔改归向主。如此,主耶稣必按祂用自己的宝血所立的新约接纳我们,赦免我们一切的罪恶过犯,赐我们重生的生命,呼召我们跟随祂走十字架生命更新的永生之路。这就是那引到永生的窄门小路。

那“宗教的洞”,就是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需要耶稣基督的救赎,没有彻底地悔改,因此也就没有罪得赦免,也就没有重生的生命。这些教会里的宗教徒,也许在人看来是些“好人”,在教会里也可能很热心,肯奉献,被人尊敬,但却没有经过耶稣基督的救恩之门。出现这样的现象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无论是因为教会没有讲清楚,还是自己没有弄明白,现在都不是关键;关键是现在要明白了,且要清楚知道自己是从门而入的,确定是走在永生之道路上的。

–张但理牧师

真善之四:与神同行

2021-07-11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关于“善”这个主题,今天我们讨论到了核心部分了,那就是:“与你的神同行。”(弥 6:8)也就是说,善的最重要概念和最关键的表达,就是与神同行。弥迦书 6:8 的信息,最终所指向的就是与神同行,前面的话,都是对与神同行状态的描述或要求。

与神同行的人,一定是行公义的人。他也必须是行公义的人;一个不行公义的人,或说按私意而行的人,是不可能与神同行的,神也不可能与这样的人同行。

同样的,与人同行的人,也必须是一个爱怜悯的人。因为人是无法靠自己的义能来到神面前而站立得住的。没有人是完美的,而有罪的人是不能来到神面前的。因为神是圣洁的,在祂的圣洁的光中是不允许有罪恶存在的。然而,神不仅仅是公义与圣洁,神更是慈爱而怜悯的。正因如此,才有了恩典,这样就给有罪的人得以亲近神的机会,也是祂在大怜悯中所赏赐给人的伟大救恩。因此,一切得以亲近神的人,都是因蒙了神的怜悯才有可能的。但圣经清楚表明,要在神面前蒙怜悯,自己必须是愿意怜悯别人的人。一个不肯怜悯别人的人,就失去蒙神怜悯的条件。也就是说,神不怜悯那不怜悯他人的人。因此,一个不怜悯他人的人,也就不可能与神同行了。并且一个与神同行的人,因着对神的认识,在其过程中就更加能体会慈爱怜悯的内涵,因为神就是爱(参约一 4:8)。

当然,心存谦卑,既是与神同行的条件,也同时是结果。这是神与人的位份关系的次序所决定的。人与神同行,不可能不心存谦卑,除非他所同行的根本就不是神。这就象一个在公路上高速行驶之车辆的驾驶员,他必须在全过程保持高度警觉,动作精准无误,否则就会瞬间车毁人亡。如果一个人坐在车里,没有警觉,动作胡来,那么他的车一定还没启动,或他根本就不在车里,只是他以为自己在开车而已。 亲爱的弟兄姊妹,神借祂所拣选的先知亲自启示我们:“与神同行“就是善。在这里,就有两个概念需要弄清楚,第一是与哪位神同行;第二是什么是同行。

在人世间看似有许多“神”。但圣经却告诉我们,真神只有一位。所以,除了圣经所启示的神以外,其余一切被称为“神”的都是假的。那些要么是自称的;要么是人造的;要么是被拜成的。正如真理是唯一的,而谬误则是无限多的一样;假神也是无限多的。而制造假神的人为混淆视听,抛出所有的神都一样,要互相尊重,彼此接纳。这是何等的可笑,又是何等的邪恶,但许多心中无知悖逆的人就掉入他们所设的陷阱里。

因此,我们要非常小心谨慎地确认,到底哪一位才是我们要与祂同行的真神呢?

当我们确定了真神,端正了态度(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然后就要与神同行了。在“与神同行”中包含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即:“同” 与“行”。“同”所指的是关系;“行”是指过程。

圣经曾明确告诉我们:“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 靠着祂的血,已经得亲近了。”(弗 2:13)这是对一切因信耶稣基督,并接受祂救赎大恩的人所立的约。又说:“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来 4:16)因为我们的主耶稣就是以马内利(神与人同在),因此,一切因信得以在耶稣基督里的,就已经得以与神同在了。

然后就是“行”。我们在基督里与神恢复了关系。那关系不是一个静止状态,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正如主耶稣说祂与父神的关系时所说:“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约 5:17)所以,主耶稣在世的时候,把这里所说的“善”完美地活出来了。祂就是“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的完美榜样。亲爱的弟兄姊妹,让我们以此衡量一下自己,我们是一个“善”人吗?就让我们效法主,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阿们!

–张但理牧师

真善之三:心存谦卑

2021-07-04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这几周我们在牧函中一起探讨关于“善”的问题。圣经弥迦书说:“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 6:8)先知在这节经文中首先表达了一个关系:耶和华神与世人。首先理解并认信这个关系非常重要。耶和华神是谁?世人是谁?耶和华神和世人之间是什么关系?各自是什么位份? 为什么耶和华神要借先知(祂的代言人)向世人指示何为善呢?作为世人的我们,应当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耶和华神借祂所拣选的先知向我们所指示的信息呢?这些重要的问题,都是要在我们正确信仰建立的过程中好好认真解决的。搞清楚了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我们才会理解,为什么神在借摩西颁布律法的时候,每一部分的最后,总是会加上:“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这句话。因为那是权威的宣告。

这就像我们在看电视新闻的时候,偶然会看到一些新法律条规的宣读报告。每次这些法律条规宣读完了之后,总要加上是根据堪培拉联邦政府的授权,或者是维多利亚省政府的授权,并同时在屏幕上显示代表政府的权威标志。很多时候,这个授权宣告非常简短,语速也非常快,甚至英文不够流利的人可能都听不太清楚,但只要知道这条法律条规是来自政府的权威就够了。在听众听见、看见这节目的时候,通常自然会接受政府与个人的权威次序,因此就只有选择遵守的份。凡违抗者,必然要受到国家机器的惩罚,这都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当先知奉耶和华神的名宣告以下信息的时候,我们就要预备一个正确的心态来领受了。这个心态就是:敬畏、谦卑和顺服。这样的心态是正确的,健康的,合宜的;不然就是错误、悖逆、骄傲且不自量力的。只有当我们有了健康正确的心态,探讨下面的内容才有意义。

在前面的两次讨论中,我们分析了“行公义”和“好怜悯”的圣经意义与实际应用。行公义的关键是行事为人时是以神为中心、为标准、为绝对的唯一的权威。“好怜悯”是指爱慕以神的爱为我们的生活原则。接下来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这句话的英文翻译是:“to walk humbly with your God.”因此,明显这里强调的是与神同行,谦卑是与神同行过程中的人当有的心态。

“谦卑”这个字在希伯来原文中,不是一个形容词,更没有“心”这个名词。它乃是一个动词,直接的翻译应当是:使低下。

“谦卑”与“同行”是两个平行的动词,也就是说是两个同时发生的持续性的动作,一边与神同行,与此同时保持使自己低下。

因此,这里的谦卑不是一种虚怀若谷的修养,也不是谦谦学子的心态; 而是一种对位份与关系的认知与接纳。也就是说,在与神同行的过程中,要持守祂在上,你在下的关系状态和由此而产生出来的一切正常的表现。

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真善”的核心部分。

与之相反的,是不保持自己比神低下的状态。也就是不认同、也不接受神绝对比我大、比我高;我应当绝对在神之下的位份和关系次序。这种情况有几种表现:

一、无所谓。这样的人往往是对信仰的事漠不关心的人。通常情况下, 他们只活在自我里面,活一天算一天,表现出来的特质是玩世不恭,无知者无畏。但圣经说:无知就是一条大罪(参罗 1:21、31)。这是一种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的态度,当然,他最后的结局并不因为他无知而免罚。

二、明知有神而不服。撒但是这样人的总代表。特征是狂傲而不守本位,不服权柄,不认同次序,当然也就不可能听从神的话了。他们选择相信无神,高呼造反有理,他们的“最高境界”就是认为:人定胜天!这在神的眼中就是最大的不善。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是属于哪种情况呢?

–张但理牧师

真善之二:好怜悯

2021-06-27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我们从上周开始,借每周牧函来讨论关于“善”这个概念。我们讨论的依据是圣经中先知弥迦书中的启示,中文翻译为:“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 与你的 神同行。”(弥 6:8)其实,这节经文中的“善”字,在希伯来原文中是“好”的意思。

在上期的牧函中,我们重点分析了人都有喜欢善,追求善,认为善是好的,这样的生命本能。人类有这样的本能,是因为人本是按神的形像和样式被造的;但确因人类犯罪,亏缺了神的荣耀,于是这善的本能却被污染和破坏了。于是,人类在“善”的问题上彻底迷失了。

这世上的许多仁人志士,都想找回善的本源,并想办法怎样能使人再得到全善,或更接近善。于是各类宗教就应运而生,以致我们会误以为所有的宗教都一样,都是劝人行善的。而客观事实上,由于人类犯罪离开了神,就失去了行善的可能,也失去了对善与恶的区分标准。因此,世界上人所设立的各种学说,各个宗教,大多都互不相同,甚至彼此矛盾,莫衷一是与混乱不堪。正如圣经所说:“耶和华从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没有,有寻求 神的没有。他们都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污秽;并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诗 14:2-3)并且圣经也明说,人凭自己的智慧是不可能认识神的,因此,也就不可能了解客观上的真善了(参林前 1:21)。这就是说一切人间哲学、宗教都是迷失的,完全没有得到真善的可能。因此,就确定了天启的重要性和必需性。因此,在先知弥迦书的这节经文的上半节所说的: “世人(即在罪中彻底迷失的人)哪,耶和华(造物之主,独一的真神)指示你何为善。”这才是我们知道善,其来源,标准和具体实行之可能性的唯一依据。

因此,在上周我们所分析的“行公义”,其本质的意思就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或说,我们行事为人要以造物主–耶和华神的标准为标准,这就对了。这是第一步。

今天我们来说说,关于“好怜悯”,英文翻译为:to love mercy。因此,“好怜悯”的“好”字,在希伯来原文中也是用的“爱”字。中文的“爱”和“好”这两个字,在意义上还是略有区别的。在“爱”字里要强调的重点是爱的对象,例如“他爱读书”,其要表达的中心点是在爱的对象“书”的上面,带有渴慕、追求的意思。而“好”字的中心点往往是强调自我,例如“他好玩”,其所要表达的是他这个人的特性、喜好或擅长。

再来看“怜悯”这个字。它在希伯来原文的意思是:神的慈爱、良善、信实等意思很广的一个字。在诗篇 23:6 中的“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的慈爱,就是这个字。而弥迦书把这个字翻译成“怜悯”是使用了慈爱意义的延申。这样,意思就更加清晰了。“好怜悯”是要我们爱慕神的一切美好的本性,并喜爱把神的本性一切的美好在我们的生活行为中活出来。

反观我们中国文化,特别是从秦朝之后,法家文化盛行,怜悯的意识, 就渐渐地在我们的文化中萎缩殆尽了。到了近代,中华大地就更加被无神论的斗争和仇恨文化所弥漫,人们无不生活在恐惧和无奈之中。曾几何时,人们为了争取政治前途,不惜对至亲的人揭发告密,陷害出卖,更加导致人的关系冷酷无情,哪里还有什么慈爱怜悯。因此,我们的文化,在天父上帝的眼中已经变得非常的“不善”了。

亲爱的弟兄姊妹,如今我们已经在神面前蒙恩,因着天父上帝的慈爱并我们主耶稣的救赎,使我们恢复了神儿女的名分了。因此,我们要弃绝老我和世俗所给我们形成的败坏的文化;好在主的真道上更新我们的生命,使那被毁坏了的善可以重新建立起来。就如神借先知弥迦所指示我们的,要从心里爱慕主的慈爱怜悯,并仰望祂把祂的慈爱怜悯从上头浇灌下来,充满我们的里面,使我们也能成为以神的“善”去善待他人的人。

–张但理牧师

真善之一:行公义

2021-06-20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感谢神,上周我们结束了关于主耶稣所宣讲的“八福”系列。相信只要我们仔细思想,认真对待,用心遵行,就必然得福。从今天起,我们再一起花点时间来共同探讨另一个系列话题,是关于“真善”。

我们中国人对“善”这个字并不陌生。在儒教经典《大学》的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然而尽管我们都认为善很重要,也愿意追求善,但诚实地说,事实上我们对善的概念却是很模糊的,当然更加谈不上绝对标准了。儒家试图为善设立一个大致而笼统的规范,一般被称为“君子”,并相对以“小人”的不善来对比,借此让人体会揣摩有关善的观念。圣经解释说明了这种模糊甚至迷失的原因。

人有对善的观念和内心对善的向往和渴求,是源于人类被造的特质。圣经告诉我们,人类是按神自己的形像和样式被造的(参创 1:26-27)。因为神就是善的本体,所以人的生命里就有了善的本质。但非常遗憾的是,由于罪进入了人类的生命里,污染了人里面神的形像,破坏了神的样式,并且,人也因此与善的本体,即神,产生了隔绝。

这样,人里面还有没有善呢?当然有。这就象一块窗户上的玻璃。当那玻璃是完整的,清洁的,且在窗户的合适的位置上,那么玻璃是发挥作用且美好的。但当那玻璃被打碎了,无论是残留在窗框上的、还是散落在地上的玻璃碴,虽然还是玻璃,但不仅白占地土,成为垃圾,毫无用处,甚至可能还会伤人。这被打碎的玻璃,就象人类犯罪之后的情况。

因此,我们必须清楚,人类的善来自创造天地的神;善的标准也是由神而定。人类犯罪,毁坏了自己里面的绝对的善,人类虽然还有向善的心,但已经根本无能无力、也不可能自我修复。这就是为什么,在人类凭自己求善的长河中,最多只能做到伪善,而根本不可能得到真善和全善的原因了。

在人类如此之迷失,堕落,痛苦,越是求善,结果却是离善越来越远的情况下,神,作为善的本体,因着祂的慈爱怜悯,并没有因为人的不善而丢弃人类;而是不断地借祂所拣选的先知,把祂的心意和所为向人表明,善的概念就是其中之一。圣经弥迦书这样说:“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 6:8)这就是造物的主启示给人类的“善”的概念。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何为“行公义。”

先说这个行公义的“行”字。这个字在原文中有很多意思。在这里主要是:执行,奉命,做(行事)等意思。

什么是公义呢?在原文中,这是一个法律用词,意思是:“按正义审判或判断。”所以,从字面上理解,“行公义”就是:按正义审判或判断的结果去执行。这里最关键的是:“正义”的标准必须是客观的,因此才可称为是“公义”,而不能是什么人自己所认为的。人自己认为的是“私义”而非“公义”。正如经上所记:“我们今日在这里所行的,是各人行自己眼中看为正的事(私义),你们将来不可这样行……你要谨守听从我所吩咐的一切话,行耶和华你 神眼中看为善、看为正的事(公义)……”(申 12:8, 28)

我们再用坐标系做例子。私义,就是个人以自己眼中看为正的事作为义的标准,就如同每个人都以自己作为分析问题,判断是非的标准,就等于把分析问题的坐标原点定在自己这里。因此,每个人都有了一个以自己为中心、为坐标原点的分析系统,因此就有了无数的分析系统,因此天下大乱。唯有当人以客观的、唯一的真神、造物之主为中心,以祂为分析判断的唯一标准,全人类都以祂(客观上唯一的正确)为坐标原点,并按照以此分析、判断的结果去执行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就是行公义的意思了。

因此,行公义,是人建立正确信仰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人可能行善的唯一基础。因此,一个信仰错误的人,也就根本无从谈善了。

–张但理牧师

“八福”反刍

2021-06-13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感谢主使我们有机会借牧函把主耶稣所宣讲的“八福”逐一分析了一遍。现在我们一同反刍一下,再体会,再消化,好好吸收其中的属灵滋养, 使我们从中再得益处。

首先我们要对这段信息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圣灵感动圣经的作者,把这段经文放在了新约圣经中,主耶稣所亲自宣讲的第一段话中。可见这段话在圣经里的位置有何等重要。

其次,这段话是主耶稣亲自宣讲的,关乎人类最重要的事,也是全本圣经,即神与人类所立之圣约的最核心应许:进天国。

天国是神给因犯罪而离开神的人的最宝贵、最伟大,也是最关键的恩典。进天国是一个人在世阶段中,要解决的最重要和最关键性的问题,是人类死在过犯罪恶中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正像一个判了死刑的囚犯,他最重要的事是如何能免除他的死刑,否则,一切对他都将毫无意义。

我们所谓的“人生”,原来是神所给的第二次选择的机会。就是选择永死,还是选择永生。

我们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因错误的选择,失去了第一次机会。他们当时在伊甸园的时候,完全可以选择吃生命树的果子;而拒绝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然而,他们在撒但的诱惑下,由于对神话语的不信,选择了神所禁止他们吃的果子,结果,死就临到他们。这灵性的死亡,就是他们从神的国度里绝对地失落和隔绝。正如一个罪犯从自由世界被隔离,抓到了监狱里。所以,凡是在监狱里的人,都是因自己犯罪,被法律宣判,而被执行惩罚的人。囚犯就是被从自由世界隔离出去,失去自由的人。所有亚当的后裔,生活在世间的人类,在神的眼中,都是“囚犯”,失去自由,与祂隔绝。然而,我们的罪虽然已经被定,也已宣判,但尚未执行!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对人生有本质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这一生,就是神恩赐给我们的第二次的机会,就是得以脱离被定罪的地位,恢复神国度里自由人的身份。如果我们一生中没有解决这件事,那我们就浪费了神所恩赐给我们的机会,那就将被执行罪的判决,结局就是永远地狱的沉沦。

主耶稣曾说:“因为神差祂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或作“审判世人”。下同),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信祂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约 3:17-18)在这里,我们要理解“罪已经定了”这个很关键的概念。不是等到我们死了以后才审判定罪;而是现在,罪已经定了。死后的审判,不是定罪的审判,而是立刻执行的宣判。那时,神的愤怒要临到那骄傲悖逆之子,因为他拒绝践踏了神的爱和神儿子用自己生命所成就的救恩,又铁了心地不肯认罪,更不肯悔改自己的恶行,彻底拒绝了神的怜悯!圣经明确说,这样的人,要面临第二次的死,并且他要在地狱里受痛苦,直到永远。这绝不是神的心意,而是他自己的选择。

唯一能脱离这被定罪的地位,并免除那永远的沉沦的出路,就是主耶稣所宣告的说:“信神独生子的名”。正如经上所记:“凡接待祂(耶稣基督)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约 1:12)这是因着慈爱的神极大的怜悯所白白赐给人类的极大恩典。这恩典覆盖了世上的每一个人。然而,却只有那些愿意接受的人才能得到,因为接受“爱”是必须不能带有任何强制胁迫在其中的。否则,爱就失去价值了。

在新约圣经一开始,神即借主耶稣与人类立了生命得救之约。天国的王,恩主耶稣基督就向我们宣告得脱离定罪地位,进入神光明国度的方法。相信神独生子的名,是悔改得救之人的前提条件和生命特征。具体内容我们就不在此重复累述。惟愿我们深刻体会,牢牢记住,在神面前归正。使主所应许的福,就是进入天国的福,临到我们每一位。阿们!

–张但理牧师

“八福”之(八)

2021年6月6日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感谢主,今天是我们对主耶稣所宣讲之“八福”的最后一福的分享和探讨了。“八福”的信息是被圣灵启示在整卷新约圣经中的,主耶稣作为天国的君王,向全人类所宣告的可在神面前蒙福之人的八个条件。这是整卷新约圣经的基础,也是能回应 神救恩之人的生命特征。圣经所讲的一切,都是要带来改变的。如果不能带来任何改变,那么学习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呢?因此,我们要扪心自问,我们是真希望自己成为在 神面前蒙恩之人吗?那就对照一下这些信息,看看我们自己的生命里还缺乏什么,好回到施恩的主面前寻求,因祂曾应许过: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太 7:7-8)你看,主耶稣的这段话是多么的奇妙!原因和结论竟然是完全一样的!这强烈说明了此法则是不需要条件的。因此,当我们知道自己生命中有缺欠的时候,就坦然无惧地来到主施恩的宝座前,恒切祈求。

主耶稣所宣讲的“八福”之八,中文和合本是这样翻译的:“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太 5:10-12)犹太人的英文版翻译为:How blessed are those who are persecuted because they pursue righteousness! for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theirs. How blessed you are when people indult you and persecuted you and tell all kinds of vicious lies about you because you follow me! Rejoice, be glad, because your reward in heaven is great – they persecuted the prophets before you in the same way.

在这一福中,主耶稣不但附加了说明,还用先前的众先知的遭遇作为例子来补充说明,足见主耶稣对这件事何等看重。

在这一福中,其应许其实是与前面的七福都是一样的。因此,关键的信息是前面那可蒙赐福的条件:为义受逼迫的。弟兄姊妹在对照中英文不同的翻译中,是否注意到了英文翻译里加上了一个动词是中文翻译中没有的:pursue。这个字在这里应当理解为:持续不断地追求,是一个动词,中文圣经就是翻译为:“为义”;而如果把犹太人的英文直译为中文,则是:“为了持续不断地追求得到义。”在原文里面虽然没有出现这个动词,但在语态中则表达出了这个意思。这就表述出了为义受逼迫这件事,不是一个一次性的,而是一生之久的一个完整的过程,直到见主面的日子。

首先我们要理解,神允许了逼迫我们的环境存在,而且会一直存在,直到这个世界的结束。这就像要得到纯净的金子,就要提供火炼一样。只要我们想要追求义,逼迫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正如使徒保罗的经历和教训,主差亚拿尼亚去呼召保罗时曾吩咐说:“你(亚拿尼亚)只管去。他(保罗)是我所拣选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我的名。我也要指示他,为我的名必须受许多的苦难。” (徒 9:15-16)后来保罗自己在他临终前做见证说:“以及我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所遭遇的逼迫、苦难。我所忍受是何等的逼迫!但从这一切苦难中,主都把我救出来了。不但如此,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后 3:11-12)

在这里有一点我们需要提出来与大家分享的,那就是我们常以为逼迫都是来自外界的,是别人加给我们的,其实不然。事实上,更多的时候,人为追求义而遭受的逼迫,是来自人自己的老我。正如经上所记:“因为情欲和圣灵相争,圣灵和情欲相争,这两个是彼此相敌,使你们不能作所愿意作的。”(加 5:17)这股来自我们自己里面,对追求义的反作用力是不应当被忽视的。

亲爱的弟兄姊妹,愿我们因着信在主面前得着勇敢的心。经上说:“因为凡从 神生的,就胜过世界;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

(约壹 5:4)又说:“弟兄胜过它,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见证的道。他们虽至于死,也不爱惜性命。”(启 12:11)

–张但理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