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饵效应

2022-11-13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在我们美城教会踏上新征途之际,感觉有必要把“鱼饵效应”这个话题再拿出来说说。
所谓的鱼饵效应,简言之就是:所钓上来的鱼与所使用的鱼饵之间的关系。虽然都叫鱼,但不同种类的鱼,却有不同的习性。会钓鱼的人,就要研究这些鱼的习性,才会选择在什么样的天气、时间,选择在什么样的水域、使用什么样的渔具,最后是使用什么样的鱼饵等等。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要最后能成功地钓到鱼。在这里,我们就把上面所罗列的这些钓鱼的条件,统称为“鱼饵”。
由于不同的鱼,有不同的习性。显然,想要钓到某种鱼,就要选择相应的鱼饵。比如你想钓到深水鱼,却使用漂浮钩,当然不行。有些鱼喜好夜里吃食,自然白天就很难钓到这样的鱼。如果你想钓到食草类鱼,却使用肉食做诱饵,当然也必然失败。因此,成功的钓鱼者,是了解鱼的生活习性,并知道使用相应鱼饵的人。
同样的原理,什么样的教会,也会吸引什么样的人。同样的,什么样的人员组合,又反过来决定着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教会,如此循环,就是本文所说的:“鱼饵效应”了。
我们的主耶稣在世的时候,曾宣告了这样一段话:“现在这世界受审判,这世界的王要被赶出去。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12:31-32)这句话很耐人寻味,为什么主会这样说呢?当然我们知道主在这里所说的祂被举起来,是指祂被钉死的十字架。为什么主耶稣是用自己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作为万人归祂的吸引呢?
客观事实使我们看到,世间跟随主耶稣的人,远远少于跟随撒但魔鬼的人。从鱼饵效应的角度说,撒但是否比主耶稣更成功地吸引人去跟从?当然不是!而是不同的鱼饵吸引了不同的鱼。也就是说,主耶稣所要的不是大多数的人能来跟从祂;而是因祂被举起来,因祂十字架的福音来跟从祂的人。
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到使徒保罗所使用的是同样的原则。在他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中,他说:“犹太人是要神迹,希腊人是求智慧;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腊人,基督总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林前1:22-24)
毫无疑问,作为一名使徒,保罗是何等盼望福音能被更多的人快快接受呢?但从上面的经文中,我们是否感觉有点奇怪?既然使徒保罗明明知道“犹太人是要神迹,希腊人是求智慧”,他为什么不用神迹吸引犹太人、用智慧吸引希腊人呢?反而选择“传钉十字架的基督”,以至于“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呢?然而,这正是神选召人的原则和方法。
主耶稣所说的祂被举起来的时候,必要吸引万人来归祂,其中即有犹太人,也有外邦人。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神所想要得到的,这就是神所使用的鱼饵效应。如使徒保罗所说,这样的选召原则和方法,正体现了神的能力和智慧(林前1:24)。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漫长的教会发展过程中,渐渐地,许多教会开始偏离这个主耶稣和圣经所设立的“鱼饵效应”,反而越来越偏向怎样得人的满意,讨人的喜欢,为要达到吸引人来教会的目的。这并不是说一些方法和策略不可用,但作为教会,必须时刻清楚,自己是奉主的命,为祂去得人;而不是打着主名的旗号来发展自己的宗教事业。
的确,无论是宣教工作还是牧会工作,传道人都面临教会人数增加的压力。于是,在神学院也出现了教会增长学,一门专门研究怎样使教会人数增加的学科。其实,这就是专门研究教会鱼饵效应的。但在这样的研究里,存在着一个潜在的挑战,就是人数优先还是质量优先的问题。在实际的教会操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以人数优先为教会鱼饵效应的,大有人在。因此,许多进了教会的人,也受洗成了基督徒,甚至当了传道人,但并不一定是神所选召的人。所以主才说:“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7:21)因此,作为教会要好好反省,我们是用什么来作为吸引人的关键!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并非不希望教会人多,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所盼望的是,进人我们教会的每一个人都是重生得救,有永生的神的儿女、天国的子民。否则,我们笼络了再多的人,到头来岂不是一场空?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此提醒每一位来教会的弟兄姊妹,你来教会,到底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呢?未信主之先,出于各种不同目的来教会,并不奇怪,因为他并不知道钉十字架的耶稣。但当他成为基督徒的时候,还不是因主并祂十字架福音的吸引,就有问题了。如使徒彼得向一个讨钱的乞丐传福音时所说的: “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徒3:6)这就是使徒所使用的鱼饵效应。我们求主赐爱心、智慧、信心并圣灵的能力,用正确的鱼饵效应,为祂得人。 (张但理牧师)